财务部杨建周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对清明节上坟扫墓,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的经典写照。
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优秀的传统文化,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,一般表现为孝顺、孝敬等,“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首”已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观念和倡导的行为,是儒家思想的核心。为缅怀已故的亲人,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,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坟前上香祷祝,烧纸钱、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亲人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为传承这一传统,国家还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。
然而,对于不文明祭祀活动引导山火的案例不胜枚举,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,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,为此,我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应扬弃不文明行为,净化社会风气,破除烧纸钱、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,采取献一束鲜花,清扫墓碑,种一棵树或网上祭奠等方式寄托哀思,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,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。